下面我要說的是煩啦他爹媽,這是個不那麼令人舒服的話題,因為痛心和慚愧,因為有部分心路歷程接近煩啦,而更加不知該如何表達,這是一種代入感的解析,似乎多多少少就像在寫自己,難堪也好,沒辦法旁觀者清也好,這都是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正如我不得不去面對的現實。
或許在每個年輕人的眼裡,孟煩了的父親的身上都能多多少少的找到其父母的影子,當然現代社會的知識全面增長,眼界大範圍開闊已經幫了很多忙,父母拿自己的未竟之志去要求孩子的已經少了很多
但是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越是高職高知家庭的孩子,對孩子的要求就越發嚴厲————就像我生長的地方。這種學術氛圍比較濃的地方,有一種一般人感受起來不那麼舒服的冷漠隔膜的滋味,這些人不知道是不擅長與人交往還是不屑於俗物纏身,往往非常簡單快樂的日子就很容易過的十分逼仄,事實上他們的空間很小,眼界也不寬,除了專業擅長的東西外,對外面的世界有一種下意識的自閉、拒絕似的態度和驕傲。
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他們確實是值得驕傲的,不管怎樣,他們是某種行業裡學術的專家,而做學問這回事,我的理解,最怕的就是做的忘記了自己不只是專家那麼一個身份,還是正常的快樂的生活的人。
我看著孟煩了憤世嫉俗的輾轉中原大地,屢戰屢敗,我似乎看到了那些讓我不愉快的記憶在他背後怎樣的緊壓著他。
會是怎樣的心態才會在戰亂之秋連寄十幾封遺書回家?
會是怎樣的家庭讓他要用在戰場死去來刺激出父母的重視與關懷?
這就是個放大了的我童年看到的一部分我身邊的孩子長大的過程,應該還包括我自己在內。
煩了的父親給了他優裕的家境,淵博的知識,切切的成才期望,一切當時社會大部分孩子渴望得到的東西,就是忘記了關懷、理解、尊重、與愛。
或許是有愛的,但是在被自己狹隘的心胸遮蓋的硬幫幫的外表下,著實很難找到一點點溫暖和愛意。
有的只是恨鐵不成鋼的鋼臉,有的只是自己固步自封下的威嚴和幾十年懷才不遇的激憤,更有的是不願意面對現實的自閉和無限放大自己後的自私。
我這樣評價長輩著實不恭,然而,就算到了今天,知識份子紮堆的地方還是會不斷的有這樣的人在自己的暗影裡激憤的生活著,他們沒時間和心情去抬頭看看外面的陽光————因為他們自己的心裡,從把自己封在那一堆故紙堆裡開始,就已經沒有其他的東西了,除了自己的需要,不再考慮其它。
死啦有句話評價煩了父親:你會信對自己都縮頭的人會頂著刺刀面事?
還有死啦勸煩啦的一句經典之語:他娘的海闊天空也就是腦袋往哪邊看而已。
對啊,煩啦父親眼睛已經被遠香書齋的門關上了,就算是跳出來救自己被冤屈了的孩子,喊過了他是愛國將士後還要嚷嚷自己的鬱悶:滿中國就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嗎?!
大爺,哦不,孟老先生,孟老學者,要按您的要求,沒有一個世界可以放下您要的那張書桌。
因為我們都要往前走,也因為這個世界上的書桌大多數是給那些讀書明理的人預備的,雖然很多時候,擁有書桌的人並不見得明理,而是更加不可理喻。
而孟老先生最最鬱悶的是,兒子會如此的不按自己的想法,把一個有辱門庭的風月之女帶進「他」的房子,還大言不慚的宣佈那是他的兒媳,我仿佛看見了我身邊的某個死老頭沒事就嚷嚷著:「你不是我的兒子!風月之人不可進我家!」
嘿嘿,「你不是我的兒子!」
這句話我可真是聽過好幾次的(當然不是對我說的,但是也有差不多的經歷)。連迷龍都忍不住跳出來嚷嚷:「這不是我家嗎?孝而不順,煩啦還真有種!」
對的,當煩啦痛到極點的磕下那幾個赴死之頭,煩啦父親堅硬的心才隱約被撬開了一條細微的縫隙,親人之間的傷害要不無傷大雅,要不永不痊癒,因為關切,更加痛楚到生死都可置之度外。
孩子要去死了,還是沒能夠得到父親的認可和尊敬、關懷與愛,我不知道煩啦走出門那顆心是怎樣的緊縮著痛的,我也不知道那個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父親的本分的老人在怯怯的喊出:「了兒,回來」時,是否意識到了從未表達出的愛。
但是,我相信,在那時候,一切雖然都有點晚了,至少孟老學者那一瞬間變成了一個慌亂而可憐的老頭─這就已經帶了點人味了,而不只是爛書頁子味。
是否,我們的愛與關懷總是沒辦法正確的表達給對方?
我的親人,我不需要你給我太多你的財富、你的道理、你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只想你在嚴厲的看著我以後,用手輕輕的觸碰我一下,那麼我所有的盔甲都會在一瞬間解脫。
當千里關山,萬裡鐵甲的煩啦回到家裡,早就已經平靜的心裡還是禁不起父親在他傷口上滿含心疼的輕輕一觸。
當老人終於帶著對孩子真實的愛與關懷尊重離開人間,是父親與孩子之間共同產生的相知相愛,讓老人微笑著離開了人間。而煩啦終於得到了他快三十年一直渴望的愛、尊重、關懷、與來自自己最在乎的人的讚賞,煩啦和父親都得到了救贖。
這段千瘡百孔的親情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和中間,卻用死亡、放棄、離別、悲傷換了一個總算美好的結尾,然而,這代價,不是每個人都付得起的。
這裡我要讚歎一下演煩啦父親的那個至今我不知道名字的演員,看那滿臉的尖酸與矜持、看那腐愚而狹隘的眼神,看那滿臉的看不上和不諒解,看那暮氣沉沉的鼻子裡哼出的冷氣,喝!
這種學問人我曾經見到過許多的呢,太形象、太綜合、太有總結性了。
我甚至疑惑,是否人讀書把自己讀成了個書的奴隸,或是把自己困在了書裡,是否都會變了這幅尊容啊?
說好聽點叫清睿脫俗,說的不好聽————一臉的厭氣、戾氣和腐氣。
不過這種人真的不多,真的不多,就是我這樣算是見得多的,也就見過幾個相仿的,臭249把這種人提純出來丟給煩啦做父親,這真是難為了那個內心極度敏感的孩子。
我看過幾個訪談是講到煩啦父親這個角色的,其實這就有點像《生死線》裡的沙老頭,當時來說,漢奸這個帽子是他們這種人帶定了的。而非常諷刺的都給他們安排了個堅持抗敵的孩子。
其實《生死線》中歐陽有句話說的挺好的:
「很多人,不應該只是拿漢奸這麼簡單來衡量。而現在看來,歷史功過只然是各有爭論,但是這樣的人,雖然不討人喜歡,我們不得不承認,可能這類我們不喜歡的人就會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就是我們的親人。親情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認為對的道路,但是,不管怎樣,別忘啦,他們也是我們在意的親人,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我們沒有權利對歷史下結論,我們也沒有權利拋棄自己的親人。」
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的戲,在249的三部曲(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裡,最典型、最尖銳也最真實的刻畫人性的,就是這部戲,人性的衝突涉及到了幾乎我們生活的全部。
其實,我的小心眼裡,這本書,拍個100集也不算多,因為如果把任何一部分拆開,加以潤色和添油加醋,再轉換一下背景人物,都可以拍上一部三四十集的電視劇,當然前提是:
1、 有這麼無聊的人
2、 這人把這段真的看懂了
3、
有更無聊的人給錢出人來做這件事
4、 臭249給不給人這麼幹
這個念頭我已經很久了,但是看現在這形勢,連重播都沒幾次,哎算了吧,我媽地真不相信這世界,就沒有像我一樣無聊的人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